學小提琴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在得出答案之前,我們不防先假定答案是否定的。
就是說,學小提琴不需要具備某些條件。
按照這樣的假設推導一下,當下國內學小提琴的總人數,雖然沒有具體的準確數字,但保守的估計,數以萬計該是不爭的事實。
在如此眾多的人群中,為什么成為頂級演奏大師的總是鳳毛麟角呢?
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夠努力?恐怕這樣的理由不能令人信服!
由此可以從其反面得出結論,問題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就是說,學小提琴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先天性條件的!
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小提琴。
小提琴是一種來自西洋的沒有固定音高的弓弦樂器。
由于其音色優美、音域寬廣、音樂表現力豐富、素有“樂器中高傲的公主”之稱而深受國內外廣大音樂愛好者們的喜愛。
正因為如此,其學習的難度,也是世界公認的!
最大的難度莫過于音準的把控上!
正因為小提琴是沒有固定音高的弓弦樂器,其音準的把控,完全取決于手指在指板上與弦接觸點的上下位置。
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靈敏的音準偏差的聽辯能力,以便在琴聲發出的第一時間內迅速聽辯音高是否準確,并把不準確的音高立即調整到準確的音高位置。
這一切,沒有音高偏差靈敏的聽辯能力是無法實現的。
其次,演奏者要具有對節奏的敏銳的感知能力(節奏感)。
因為節奏與音準是構成音樂的兩個主要因素。
只有在自由發揮的樂段中,才存在沒有固定節奏的自由發揮。
而在所有的樂曲中,這僅僅是極少數的個別特例。
更多情況下,樂曲都具有固定的節奏。
第三,演奏者要具有一定的對音樂所表達情感的感知能力(樂感)。
只有具有一定的樂感,才能從內心感知樂曲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而主動的有意識的準確還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很難想象,一個根本不理解作者創作意圖的演奏者,會準確的還原樂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第四,演奏者要具有對聲音強弱的感知能力(強弱感)。
每一首樂曲都是有不同的強弱對比,才表達出不同的情感。
只有靈敏的感知聲音的強弱,并在演奏中把控相應的琴音的強弱,才能準確的還原作者創作意圖。
第五,從身體條件上講,最好手指比較細長,有利于通過手指的擴展(擴指法)來省略換把的過程,更有利于演奏的方便。
手指過于粗短不利于手指的按弦。
概括以上所說,學小提琴需要具備靈敏的音準聽辯能力、節奏感、樂感、強弱感,以及最好具有細長的手指這些先天性條件,才能在同樣的努力下,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個人認識水平有限,歡迎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