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固然發源于16世紀的義大利,這是一個無可爭論的事實。然后由于工匠的遷移,小提琴的制作技傳到西歐其他國家,主要是英國、法國和德國,然后再傳到東歐等國。最后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傳開,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到底哪個地方的小提琴好,也許不能用發源地來簡單回答。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東西被發明以后,發源地由于制作歷史悠久,制作經驗豐富,那里產品的質量比較容易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很多時候,一個產品的質量跟它的發源地也并沒有直接的聯繫。比如電話,雖然是美國發明的,但是很多美國制造的電話常令人大失所望。美國發明了電視,日本的質量卻名列前茅。中國發明了印刷術,很長時間里,中國印刷的書籍都十分粗糙。中國發明了造紙,結果有一段時間里,我們的信紙和手紙竟然可以混用。美國發明的汽車,德國和日本的絕不甘落后,就連韓國的汽車也讓美國汽車制造商頭疼。據說,中國人發明了比薩餅的原型,結果讓義大利人拿去發揚光大。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也許有人會說小提琴不同,因為小提琴的木料出自歐洲。而木料是不會自己長腿跑到世界其他地方去的。木料好,固然對提高小提琴的質量有利。但是這樣看問題太絕對化了。
我們先看看跟小提琴一起發明的弓子的制作情況。小提琴的弓是拿來拉琴的,當然是跟小提琴一起發明的。發源地應該在義大利,最佳產地也應該在義大利。可是現在世界上,高質量的小提琴弓卻出產在南美的巴西。原因是,有人發現巴西的木料制作弓子,居然比歐洲的木料更好。盡管木料不會跑,可是上帝并不情有獨鐘于歐洲,卻讓優秀的制弓木料生長在了南美。那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歐洲人不把南美的木料買回來,到歐洲制作呢?原因是巴西的政府嚴格控制這種木料中上好的出口。而且巴西的很多制弓的專家掌握了制弓的奧秘,所以到如今優秀的琴弓竟然是出產于遠離小提琴故鄉的巴西。
很多小提琴,只要貼上義大利標簽就忽然身價百倍,對此我們提醒大家警惕。義大利固然是小提琴的故鄉,可是貼著義大利標簽的小提琴,其中的情況也非常復雜。有些琴是其他國家制作的,僅僅貼了一個義大利文的標簽而已,跟義大利毫無相干。這些標簽根本就是假的。有些琴是外國人到義大利學習制琴的時候做的,也貼義大利標簽。我們見過一把琴,琴的制作者跟我們很熟悉,是中國人,可是有個琴行把他的琴當義大利琴來賣。原來該琴是這個制作者在義大利學習時候的作品。我們也見過一個美國制琴家,用義大利標簽,原來他家祖上是義大利人,會義大利文,干脆用義大利標簽。還有一些義大利的制作家移民到了美國,他們制作的小提琴到底是美國的還是義大利的呢?
還有一些小提琴確確實實是義大利人在義大利做的,但是所有的制琴家都一樣,都得從學徒開始,剛開始水平還不及其他國家優秀的制琴家。當然也有一些小提琴是義大利的經驗豐富的制琴家親手制作的。但是制琴中有些偶然性,不可能保證把把都好。但是有一點是可以保證的,那就是把把都貴。為了讓孩子拉上最好的琴,有的購買者不分青紅皂白,只要聽說是義大利或者歐洲的琴,花上一萬多,甚至幾萬的,是不是有這個必要?買來的到底是小提琴的質量還是名氣?這名氣到底有幾分真實?
小提琴最主要的是音色好,做工精制。比賽的時候,小提琴的音色是決定勝負的許多關鍵之一。而小提琴的產地和價格絕對不是一個考慮的因素。從世界上開始有小提琴演奏比賽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比賽要求演奏者先報出小提琴的產地和價格的。在我們看來非要買歐洲的琴的想法是可以商確的。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