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習小提琴,這說明你有一個不平凡的心。小提琴是西洋樂,堪稱"樂器皇后",屬弦樂,音域較寬,有四根弦都是純五度定音高:g~d1~a1~e2。
中國民樂二胡只有與小提琴中間的兩根弦同音高,而且沒有指板,但二胡的從坐姿,拉姿,左手的按弦以及上下?lián)Q把,內(nèi)外換弦、以及右手的運弓,膀臂的左右運動都是符合人體生理解剖特點的,既輕松又靈活方便,就是到了90歲高齡還一樣拉二胡不吃力,達到健腦益智的功效。
那小提琴更適用于外國人的手及臂操控,因為身材矮的人手及臂骨關節(jié)更短,對左手的運用怎么苦練也難得超過外國人,你也看到人家演奏時下頦壓著,要抬頭只能身體后仰,弓毛擦弦角度不同,就出不到悅耳的旋律,如果一個小學生想學出一點成績,那就要有慢慢來的心態(tài),更不能用二胡學生的短期成效來對比。
有位叫唐韻的演奏家在朱軍的藝術(shù)人生中講,小時候父親嫌他拉得不好,可他一天幾個小時站著練琴,汗流浹背,地上大片汗水,父親聽不順耳,一劈掌將他的右肘關節(jié)打裂了一條骨折縫,石膏固定后只七天就命令去掉繼續(xù)練功,因為他父親是搞音樂的,他們是音樂世家,雖然童年吃苦了,可終于有成就了、
你也比一比,自己是世家嗎?孩子肯吃苦嗎?你們的老師離你家多遠?老師的資歷?有比較過嗎,是唯一的老師?還是幾位老師經(jīng)過比較后,這位老師最好?你和老師是生關系還是有親朋好友介紹的?你的經(jīng)濟實力一定是厚博的了?你孩子一定有很愛好的興趣和具備不錯的音樂天賦了?別嫌不中聽,這叫知己知彼。
我們泰州報紙刊登一位在上海報社任總編的人,十年前年薪60萬,因為要培養(yǎng)女兒的小提琴,需出國深造,而他放棄了高薪,(象郎朗的爸爸一樣辭職)到國外陪學,現(xiàn)在人家都成名人了,這就是父母要對自已的實力和孩子的綜合條件做比對,是想孩子成器還是學一特長,中途有困難是前進還是退縮?
我附近有位幼兒園老師業(yè)余帶了十幾個孩子學鋼琴,可她開春后把8歲的兒子每周送到南京去啟蒙學小提琴,每次自家車來去要一千多元支出,她舍自己的近不散兒子學鋼琴,而求遠幾百里路花大價學小提琴,他孩子只能成功,否則勞神費錢只學了個愛好,那這算盤就打錯了!
任何樂器的學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提琴也是一樣,很多家庭條件好的人比較重視音樂教學,從小就有好的條件,這樣學成的幾率也比較大,如果家庭藝術(shù)氛圍不好,又整天忙于工作學習,那就會對小提琴的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傊M蠹覟榱俗约旱囊魳穳艏佑桶桑?/p>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