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話不過分謹慎,我會建議學大提琴之前,都先學鋼琴。在過去的幾年里,我招收新學生時,會優先考慮學鋼琴一年以上的小朋友。原因很直接:這樣的孩子教起來更省力。一定的鋼琴基礎對學習大提琴有如下幫助:
一、適應生活中有練琴這件事
無論是二十分鐘還是一兩個小時,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規規矩矩坐在琴凳上。這個心理上的鋪墊十分重要。大提琴作為弦樂器,初上手的難度非常大,沒有一定的“定力功夫”,練琴五分鐘恐怕就要開始渾身難受,凳子上仿佛長出了刺。
二、手指的力量和靈活性得到基本的開發
大提琴左手動作的要求,和鋼琴有不少共通之處(其實右手也有一部分)如果孩子能夠做到有力、連貫地敲擊一連串鋼琴鍵,那么他們的左手基本可以勝任把大提琴的琴弦敲擊到指板上。另外,一些鋼琴老師對于折指、塌腕毫不容忍,這樣的要求對于初學大提琴也有好處。
說句題外話:教研過程中,一些老師對于大提琴左手是否可以折指持不同意見,依據是一些大師在演奏中往往通過折指追求揉弦的音色。我認為對于初學者,還是堅持不折指為好。
三、識譜速度快
鋼琴家經常需要在同一時間彈奏多個音,而且一般需要同時對譜子上的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做出反應。大腦經過這樣的鍛煉,再看大提琴譜子,就會感到天真而友好了:大提琴譜子用低音譜號居多,即使是演奏中途變更譜號,也是“串連”而非“并聯”,先后處理清楚即可。
一旦識譜快了,就能用比較短的時間把譜子上神秘的、不知所云的小蝌蚪變成歪歪扭扭、能聽出點大概意思的聲音。這樣帶來的成就感,有助于維持住學琴的積極性。尤其如果是幾個孩子一起學琴,識譜上的一點點優勢,會在求勝心、自信心的作用下不斷擴大。
四、對簡單的音程、和弦知識形成初步感觀
鋼琴的鍵盤是從左到右依次排開的,這樣可以最直觀地、從視覺上展現出音和音的關系。大提琴的琴弦類似于豎直排列、沒有格子、間距逐漸縮短的鋼琴鍵盤,所以先在鋼琴鍵盤上弄清順序和邏輯,會有很大幫助。
但在一些方面,鋼琴基礎并不能帶給大提琴幫助,有時甚至會帶來困擾。
鋼琴里沒有弓法,所以一些學過鋼琴的小家伙,容易用分弓處理一切,而不習慣在左手做點狀的敲弦同時,右手做線性、連貫的運功。他們甚至會把大提琴譜子上的連弓理解為“把這些音用分弓演奏得連貫一些”。
另一個麻煩是,彈鋼琴時,不演奏的手指要抬起來,否則會延長聲音;但大提琴則需要大量的保留手指,或者“不用的手指放在那里即可,不用飛起來”,這里的沖突有時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解決。
此外,我還有一個感受:學過鋼琴,并不會讓孩子在音準方面有太大優勢。因為鋼琴只要調律精準,演奏者是不需要去仔細聽辨、分析音準問題的。既然在這方面沒有刻意留心,只是被動聽音,即使聽到的音準十分精確,幫助其實也不會太大。
不過整體來看,學過鋼琴的孩子,并軌進入大提琴領域,會比毫無基礎的孩子,有一定優勢。所以再次建議“孩子四歲了,以后想讓ta學大提琴”的家長,先去把鋼琴學了。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