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斯·尼爾森·弗羅斯特(Jens Nielsen Frost) 是丹麥小提琴制作史上最活躍、最知名的制琴師之一。他于 1888 年出生在日德蘭半島東北部的小鎮阿爾斯,他的父親是那里的木匠和音樂家。手工藝與音樂的結合似乎是年輕的弗羅斯特遵循的合乎邏輯的道路,他首先與父親一起學木工。15 歲左右,他開始在奧爾胡斯跟隨安德斯·拉斯穆森學習小提琴制作。教會記錄證實,1908 年,20 歲的他與一名 17 歲的未婚女孩被宣布為他第一個孩子的父親。
弗羅斯特于1910 年在奧爾胡斯有了自己的制琴工作室,1917 年在日德蘭半島北部的奧爾堡定居。1920 年左右,他與赫塔·瑪麗安·索倫森 結婚,并與她生了五個孩子。在奧爾堡,他經營著一家音樂商店,經營各種樂器,同時制作小提琴。這家商店于 1927 年破產,弗羅斯特與妻子離婚并搬到哥本哈根,留下家人。在那里,他與艾瑪·佩特拉 (Emma Petra) 結婚,并育有另外三個孩子。
弗羅斯特在哥本哈根取得了最大的成功,這在 1929 年左右與著名的比利時職業藝術四重奏開始了富有成效的工作關系時得到了證實。 這四名球員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曾多次訪問哥本哈根,并經常在Frost 新制作的提琴。有一次,弗羅斯特未能成功地為他最新制作的小提琴作品上漆,因此四重奏用白琴演奏了一場音樂會。音樂評論家稱這種聲音“刺耳且沒有品味”,觀眾對此感到驚訝。盡管如此,演奏貝拉·巴托克 (Béla Bartók) 等當代作曲家的丹麥四重奏首演就足夠了。
Frost 的家和工作室非常熱鬧,向著名游客開放,例如小提琴家 Adolf Busch 和 Emil Telmányi,以及大提琴演奏家 Gaspar Cassadó。大提琴演奏家 Erling Bl?ndal Bengtsson 的職業生涯始于一把裝有尾管并由 Frost 改裝的大型中提琴。許多私人音樂會由年輕的音樂家在美食和美酒的陪伴下演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弗羅斯特死于“弗羅斯特”,年僅 57 歲。1945 年 10 月,在乘坐敞篷馬車深夜騎行后,他染上了肺炎,不久后死亡。青霉素在二戰后才剛剛抵達丹麥,很難獲得。弗羅斯特小時候患有肺結核。他一生中留下了大約 80 把小提琴、6 把中提琴和 10 把大提琴,不包括修理工作。
現狀
這把小提琴制作于 1929 年,琴里面的品牌標志有所標注。與所有 Frost 樂器一樣,它的生產編號為:43。背面是 Pro Arte 四重奏成員的簽名:Alphonse Onnou(第一小提琴);洛朗·哈勒(第二小提琴);Germain Prévost(中提琴);和羅伯特·馬斯(大提琴)。日期標記為 1932 年 1 月 29 日。這似乎是弗羅斯特第一次將他最好的樂器打上“Pro Arte”的標簽。相傳他是在提琴作品經過多方成員的測試和認可后才加上這個標志的。
材料
一體式背板由迷人的楓木制成,虎皮紋從右到左略微上升,而頸部和琴頭、側板的虎紋很窄。面板由兩片云杉制成,中間年輪紋路較窄,邊緣有相當寬的紋路,所有的角木塊和邊條都是云杉。
形式與構造
與大多數 Frost 樂器一樣,這把小提琴是在“Stradivari-ish”模型上制作的。他似乎不時對拱形高度、f 孔的位置和邊緣的凹槽進行了輕微的改變。
F孔
Frost 似乎偏愛斯特拉迪瓦里類型的 f 孔,與 C-bouts 的下部相比,它們在面板上的位置相當高,因為 193 毫米的停止長度略短,V 形槽口小而直。
鑲線
邊線寬度在 1.2 和 1.4 毫米之間變化,楓木中間的窄條讓人想起一些德國制造的樂器。“黑色”是染色楓木。在大多數地方,外帶距邊緣約 3.5 毫米。角上的斜角和蜂刺瞄準中心而不是向內指向 C-bouts。
琴頭
這把小提琴的琴頭很結實,可以被認為是模仿斯特拉迪瓦里的一次或多或少成功的嘗試。琴頭的雕刻、弦軸盒壁的厚度和邊緣處理之間有很好的平衡,為這把琴增添了整體的和諧感。
弧度和邊緣
這把琴背板和面板的弧度比較飽滿,但不會過高。它們給人一種堅固的樂器的印象,并產生響亮而有穿透力的聲音。邊緣是全圓的(在丹麥語中,它們被稱為“香腸邊緣”)。
油漆
這把小提琴時金黃色的透明油漆的絕佳載體,這種油漆呈櫻桃紅棕色。像大多數 Frost 樂器一樣,它顯示出略帶條紋的裂紋。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