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提琴制作師有機會去克雷蒙納,那么前往1744年的耶穌·瓜奈里(Guarneri’del Gesù’)作坊將是不錯的選擇。在手工提琴制作工藝的發展史中,沒有哪一個制琴師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有如此多變的創意。瓜奈里1730年代初期的小提琴非常精致,顯然是在向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致敬,但在他后來的小提琴中看到的工藝逐漸無視精確度和一致性的限制。
然而,在結構上,它們與這個杰出家族中最后一位偉大的工匠西埃羅尼穆斯(Girolamo Amati II)的作品有很多共同之處。與Amati傳統早期代表的小提琴相比,Girolamo晚期的小提琴在外觀上更加堅固,具有更硬、更堅固的板。’del Gesù’的’Carrodus’和’Cannon’小提琴制作在與Girolamo幾乎相同的模具上。毫無疑問,這兩位制琴師在1720年代就認識在克雷莫納,當然不能排除他們之間的一些專業合作。
今天介紹的小提琴曾為比利時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查爾斯(1802-70年)所有。在他去世前不久,de Bériot將小提琴賣給了他的朋友和學生、荷蘭小提琴家Willem Ten Have(1831–1924),后者創作了40多部小提琴作品。在Ten Have去世時,“de Bériot”傳給了他的兒子,他也是一位天才的小提琴家,曾在美國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老師。Jean的兒子于1963年繼承了該樂器,并將其賣給了紐約的Wurlitzer。
在來到另一位紐約經銷商Jacques Francais之前,它經過了不同的人手,后者將它賣給了俄羅斯出生的樂器收藏家David Josefowitz。價格是一把黃金時期的斯特拉迪瓦里和一把尼科洛阿馬蒂(Nicolò Amati)小提琴的交換。Josefowitz于2015年1月去世后,這把小提琴仍歸他的家人所有。
外形和結構
‘de Bériot’ 小提琴模型的特點是其緊湊的外形和中腰的相對開放。相對平坦的橫向上弧度和下弧度是瓜內利職業生涯后期的特征,結合中間區域的飽滿,給人一種力量感和柔韌性感。不規則和細長的琴邊,結合不對稱的外形和短而自由的切角,給人一種異國情調的印象。
F孔
‘de Bériot’ 小提琴特別的f孔讓人想起’Ole Bull’Guarneri,盡管在這個琴的外觀中,可以看到上面的眼睛特別靠近。f孔已經過重新設計,可能是為了標準化停止。
琴頭和琴軸盒
這把琴頭部的形狀,帶有細長的琴軸盒和向外逐漸變細的蝸殼和眼睛,非常不對稱,僅比’Leduc’Guarneri稍微少一些極端。幾乎可以肯定,這兩幅琴頭最好從正面觀看。
油漆
這把小提琴引人注目的一體式背板在一層華麗的反光橙色油漆下賦予了閃閃發光的寶石般的品質,與當時的其他樂器相比毫不遜色,就油漆工藝來說算是一個很優秀的作品。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