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提琴制作師而言,不讓他們在制琴過程中使用任何動物性產品,是項難上加難的艱鉅任務。幾年前,一名愛爾蘭制琴師接下了這個挑戰,并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把“純素小提琴”。
經過一番研究,愛爾蘭制琴師奧杜利推出了全球第一把“純素小提琴”,號稱在制造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任何動物性產品。
老板,我想要一把“純素小提琴”。
幾年前,一名顧客找上愛爾蘭制琴師奧杜利,向他提出一個有趣的挑戰:客制一把“純素小提琴”。意思是,這名客戶希望奧杜利在制琴過程中,完全避免使用任何動物性產品。
這個古怪的要求令奧杜利既興奮又傷腦筋,因為雖然小提琴看起來跟動物性產品好像沾不上邊,但其實制琴中用到的黏膠、琴弦、琴弓等,無一不需要動物性產品,想要另闢蹊徑的難度相當高。
堅守純素理念一樣能快樂拉琴
“這的確是個有趣的挑戰,”本身就相當熱愛拉小迪琴的奧杜利當下一口答應了客戶的要求,希望能讓所有秉持著純素理念的音樂家都能自在、不受良心譴責地自在拉小提琴。
“雖然它(純素小提琴)是一項創新發明,但我非常希望秉持著純素理念的音樂家能知道他們已經有了合乎價值觀的選擇。”
皮膠替代品哪里找?
在制琴過程中,黏合木板用的膠是最讓奧杜利頭疼的選項。
一般來說,制琴師通常會選用皮膠(Hide glue,動物膠的一種)作為黏合小提琴的膠,皮膠主成分為動物皮中的膠原蛋白,其化學特性能讓木材在經歷劇烈溫度、濕度變化下不至于斷裂,加上這種膠又溶于水,能讓制琴師便于維修,使得動物膠難以被取代,至今仍舊是工匠們制琴時的首選膠料。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野漿果+山泉水就是解答
在經過一連串研究后,奧杜利總算找出一種新配方,他以當地的野生漿果、山泉水為原料,制造出足以取代皮膠的全新膠料,且據他本人的說法,這種新開發的膠還能讓小提琴有更好的聲學效果。
琴弓、琴弦也需要動物幫忙?
解決了膠的問題,奧杜利接下來還得想辦法找到不是以動物性產品制成的琴弦、琴弓。
早期,小提琴的弦大多是以動物的腸子制成,其中又以羊腸弦(gut strings)居多。羊腸弦雖然容易斷又需要常常調音,但它的音色很豐富,在泛音的表現上相當出眾,因此講究音色的演奏家仍偏好使用羊腸弦,有些演奏家在演奏巴洛克時期的曲目時,也會選擇用羊腸弦演奏,以追求“原音重現”的效果。
至于琴弓,則是另一項使用了大量動物性產品的部件。琴弓的弓毛,通常是以馬尾巴的毛制成;弓的尾端手持的部分也會用上皮革;位于弓尖端、用來固定弓毛的弓尖片,有些也是以象牙或是動物的骨片制作,光是一把琴弓,其實就隱藏了不少動物性產品。
現代技術加持不靠動物也能制弓、制弦
不過,在現代技術的加持下,人們已能在市面上找到不含動物性產品的琴弦、琴弓。
在琴弦上,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鋼弦、尼龍弦可以選擇;琴弓的弓毛也可以用合成毛取代,原本制作琴弓需要的皮革、象牙弓尖片等,現在也都可以用塑膠和金屬制的弓尖片取而代之。
保證沒有動物受傷害
綜合這些配件,加上他自行研制的琴身,讓制琴師奧杜利得以順利地完成顧客委託的“純素小提琴”,他開心地表示:“制琴過程中,沒有任何動物受到傷害。”
但在短時間內,奧杜利本人并不看好這種“純素小提琴”可以大行其道,一部分原因是價格,畢竟這把純素小提琴要價高達8,000英鎊(折臺幣約30萬6,960元)。不過奧杜利十分希望“純素小提琴”日后可以步入主流,他本人已經搶占先機,開了另一間工作室,專門用來生產這種“純素小提琴”。
“我認為這就好像汽、柴油車逐漸被更友善環境的車種取代一樣,類似的趨勢也會出現在小提琴,甚至是更多的手工業當中。”奧杜利說道。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