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一個很顯著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剛學琴,買一把便宜點的小提琴就可以了。那么,便宜的能有什么琴呢?——-自然是普及琴。
但是家長也不知道普及琴這個概念啊,到底什么是普及琴呢?是500的琴算普及琴,還是1000的算普及琴,還是3000的。沒有一個標準概念,家長以為越便宜越好,普及嘛,所以普及到了無底線。網上的那種玩具琴,紅色的、綠色的、各種五顏六色,100多元的琴,都成了普及琴。
我覺得有句話說的很好:“為什么剛開始學琴一定要用普及琴呢?不應該是根據自身的條件來嗎?你剛拿到駕照時,想買一輛車,難道也要先買一輛普及型的車?難道不是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決定的嗎?”
1.教育需要更好的資源
首先,普及琴,甚至玩具琴,從制作、到裝配、到發音,沒有一項是合格的。通常的問題或是弦距過高和過低,琴碼高度過大,弦枕高度過大,琴弦張力過大,這幾點問題導致琴弦距離高度增加。
所以小朋友拉琴的時候,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按弦,孩子的手原本就很小也很稚嫩,如果按琴都是痛苦的,那又怎么可能讓孩子喜歡上練琴呢?
其次就是聲音問題。聲音是很關鍵的,現在的普及琴發出的聲音是悶聲,就是只有琴弦有聲音,沒共振。原因就出自粗制濫造的共鳴箱,嚴重的還有發音不流暢,弦的聲音不平均,和噪音沒什么兩樣,孩子很難接受,我們自己平時拉也能感受啊,真的沒法聽。
小提琴是木制樂器,主要由琴身和琴頸構成。琴身是由三部分組成:面板、背板、側板。制造的時候一般面板使用白松木,背板和側板使用楓木。三部分組成共鳴體。琴頸部分包括琴頭、指板、弦槽等部位。其他部件包括琴馬、系弦板和弦軸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琴身內部有音柱和低音梁,音柱豎在面板和背板之間,低音梁是黏在面板下面的,不僅在傳導音響上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加固琴體。
2.一把好琴培養一個音樂家
其實并不是說你初學,一定就要買多貴多貴的琴才能學好。啟蒙的第一把琴,我認為要把“普及琴”的觀念問題,徹底改正,在手感上要適合,按上每一個音符的時候有舒適,要有正確的音準位子,聲音聽起來不能要求有專業琴那么美,但是聽起來要舒服,聲音要平均。
想要孩子愛上音樂,愛上練琴,首先需要讓孩子們聽到自己演奏出來的是美妙的樂音,而不是難聽的噪音。
只有合格的樂器,才能促使孩子逐步對音樂產生興趣,對自己的樂器產生興趣,讓他們體會到美的東西,同時也能略微的體會到這是藝術的存在。
我有一個學生,一個讀幼兒園的小男孩。一開始家長也是覺得,初學買把幾百塊的琴就好了,上了幾節課發現,一節課45分鐘,我得給他反復調琴好幾次,調琴、拉琴、調琴、拉琴…..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
回到家練琴也是,調琴十分鐘,拉了沒兩分鐘,得,又跑音了。。。。
這樣子怎么能練得好琴呢?所以…前面十節課,每次上課基本都是沒練好琴的狀態來上課。 我也很絕望啊,這樣的上課并沒有意義。
我就問他:“你為什么總是不練琴啊?”他回答:“老師我的琴太難拉了,都拉不準”后面和他的媽媽聊了后,給他換了把琴,現在每次上課都是熱情滿滿的。自然愿意去拉琴了,所以真的不要太低估小朋友們。
遇到熱愛的,他們比我們成年人還更認真去對待。我們不要去扼殺了他們的天賦,普及琴到底毀了多少好苗子,我也不知道。只希望每個人,在他學琴路上,都有一把“合格的琴”。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