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學小提琴的第四年。今年練琴的心態有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在學想學的專業,所以精力都投入在學業上面。以往對琴有一種托付終身,實現 ‘宏圖偉志’愿望,但是今年就逐漸趨于平淡了。練琴變成了一種日常習慣,雖然失去了過去那種拼命三郎的沖動,但是每周至少五天練著,每天大概一個小時左右。找了一些自己特別喜歡的譜子,每天這么一遍又一遍的琢磨,是很輕松愉悅的氛圍。
不過今年對左右手終于有了清晰的認知。原來左手按弦方式一直是錯誤的,所以揉弦才總不對。對右臂的運行機制也總算是有了云里霧開的感覺。就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四年才開竅。

小提琴真是太難了,要不是一腔熱血,哪個堅持的得這種細細的練法,時不時的簡直讓人懷疑人生…….
2018年年底,第三年了。
我現在發現有個愛好的益處不要太多,每天練琴有點兒像是一種儀式,對容易焦慮的我有安撫的作用。另外,因為練琴而認識很多人,是特別有用的社交方式。情緒不好了,無聊了,甚至練練習曲練煩了,都可以找出自己喜歡的譜子鋸幾棍子,然后很有修仙得道的感覺。
總結一下今年的練習:每日還是照舊倆小時上下,但是每周我允許自己可以休息一天,就算偷個懶了。找到了靠譜認真的老師,這是今年最大的收獲。我算是自學能力相當強的了,但是沒有老師或者跟著不靠譜的老師,真是累心又累身。。跟著現在的老師,跟以往比進步大大。
今年右手有了質的變化,就總算有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感覺了,原來以前每天都在各種亂鋸,與此同時雙音自然也好多了。多虧了新老師,左手也有撥開云霧的感覺,這些是自己當初都沒有辦法摸索到的。因為譜子讀的多了,識譜的速度也有了提高,這點也挺欣慰。還有,今年最大的認知算是音準了,看著老師額頭擰成一團才知道自己音不知道按到哪兒去了,果然作為純素人,絕對音高的夢就不做了,只能每天對著調音器默默的練手指的位置。耳朵的問題,只能過幾年再看有沒有提高。

小手指永遠是心頭之痛,除了使勁按過去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以往我以為幾個月練習一下自然就拉開了,現在看來這只能當個夢。不過索性我也從來沒有幻想自己有過人的天資,所以也沒有受到巨大的打擊。
總體說呢,這一年還是拉的很開心的,因為確實進步看得到,聲音也比以往好聽很多。對明年的期望呢,就是左手的音準啊可以更好些,然后能搞定揉弦 ,就這樣。
圣誕節吃飽喝足了,坐下來寫點兒東西。2017年底,學小提琴的第二年。
前半年跟著音樂學校的老師和樂團和大小朋友一起,后半年因為搬家的緣故,就自己練了半年音階以及一些簡單的練習曲。索性我這個人耐得住寂寞,也并不覺得練習曲和音階有什么枯燥的。所以六個月的個人修行也還堅持的下來。2018年準備安定下來以后接著找個老師正兒八經的練,畢竟自己一個人心里憔悴,完全沒有方向感。
簡單的總結一下第二年進度:
1)每天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練習時間不等,節假日或者需要旅行的時候就沒有繼續,不過一般不超過一天,絕對夠勤勉了== (前半年被一個鄰居在樓道入口處貼了一張大字報警告我擾民,從此以后一定乖乖的加上消音器,雖然肯定還是聽得到。)

2)這一年主要集中精力在右手上,如何正確的運弓換弦,如何讓弓在弓跟和弓尖都能走直。每天都會對著鏡子練,把自己的姿勢拍下來。(這點很重要,不拍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多可怕。)一年下來,成效顯著,這個真是很鼓勵人的。
3)左手還是很痛苦的。因為手比較小,只能慢慢讓指頭適應。以往只能拉一把不加四指的音階,現在可以努力夠得到,雖然有時候還要更刻意去夠。速度肯定上不去,所以一弓12個音這樣的,只能慢速拉。快一點就沒戲了。
每天的音階練習是一把,三把和四把,以及一小段一三把位的換把練習。換把的這個音準阿實在是讓人糾結,只能做長期抗戰的準備。
4)開始練習揉弦和跳弓。都開始有一點兒感覺,但是還在慢慢體會中。揉弦的手臂揉弦和手指揉弦兩種都能試一試,但是都很初級。經常拉著拉著就互相混著哪個用的舒服哪個來,而且快速的揉弦只能看感覺。這個2018年要好好向老師請教。跳弓就純粹剛開始,還談不上感受。
5)沃爾法特的練習曲我拉的挺開心的,目前拉到第六首。youtube上每首都有示范,能有個對照,沒有老師的時候也挺適合自學的。另外,自己在家啃了兩首曲子,都是慢速的,主要是練習右手對弓的控制,也因為我喜歡憂傷的慢速曲子。 圣-桑的《天鵝》和《D大調卡農》。主要也是對自己有個鼓勵的作用,雖然拉出來么,肯定就是練習曲的效果。但總算是拉了兩年琴,大家耳熟曲子也能練一連。
6)以前在樂團的時候,雖然譜子都很簡單,可是還是經常要看著拉。否則一停,一個不留神就不知道拉到哪兒了。可是自己練的話,由于我記譜子的速度很快,經常跟著譜子拉幾遍就可以自己拉了。所以識譜的速度一直沒有長進。所以現在每天我都逼著自己看著譜子拉,就是有點兒費勁。
練了兩年,也有1000個小時了。一般有人的場合即使大家再起哄,我也沒有秀一秀的愿望。老公的吉他幾百年不碰一次,可拿出來隨便彈幾個和弦還是很優美。小提琴么,自己拉的時候還挺開心,錄音一放出來,頓時損失一半信心。在朋友跟前再一緊張,兩年就像啥也沒干一樣。我兩歲的小侄女一聽到她舅舅彈吉他滿眼都是心,一聽到我練琴頓時轉頭走人,說:害怕。有時候我都不知道每天的練習都道哪兒去了。
怎么說呢,喜歡小提琴這個是不會改變的,我也會一直拉下去,本來這就是自己的熱愛。尤其是,再累的時候打開youtube,還是可以成小時成小時的看那些關于練習的講解。可是像開始那樣,每天跟圣斗士一樣打了雞血似的那么著迷也不太可能了。因為練著練著就知道有多難,也知道自己天賦有多稀少。本來,除非天才,30歲開始學習一樣樂器,就不能太當回事。能每天一點兒堅持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有時候看著那些大牛人拉琴,心里的崇敬就不說了,但從來不敢拿他們來鼓勵自己。我對自己的鼓勵就很淳樸了:一天不練習,你的最高水平就是昨天。
暫時就這么多,等我想到了再接著補充,就是給同樣還在為了熱愛而努力的朋友們的一點兒自己的經驗分享。不管如何,喜歡一件事,只要做著,就會有進步,哪怕是小小的進步。
2015年圣誕節收到我的小提琴,到16年圣誕節,整整一年。
雖然我是從16年1月底才正式開始跟老師學拉琴,但是琴齡也能算得上一年了。開始每天拉半個小時;然后一個月以后一個小時;再往后一個半小時;從九月到十一月三個小時;十二月底減半到一個半小時。
這一年:
1)換了兩個小提琴老師,第一個老師很有條理,只是教得不太細;第二個老師比較讓人擔憂,完全沒有重點,雖然指導問題挺清楚。
2) 加入了一個音樂學校的樂團,認識了5歲到60歲各個年齡段的琴友^^ 。發現讀譜速度是個問題。
琴的方面:
前半年主要就是開始熟悉各種小提琴的基礎知識,右手運弓要直阿,左手第一把位各個音的熟悉阿,以及一些簡單的曲子。
后半年開始逐漸明白如何把弓拉直,關于大臂小臂如何運弓,弓根處如何拉,下了很多功夫,效果顯著;左手方面開始注意手型,在每根弦上的手指練習,以及小手指的各種練習 (一年了,還是很吃力)。
心理方面:
開始對自己的要求過高,對學琴的目的不甚明確,引起了一些焦慮。后來慢慢平復。成人學琴是為了一個愛好,一個消遣,可以給自己一個目標慢慢達到,不奢求一定要什么效果。只要堅持下去就好。希望以后可以維持每天一個半小時。
明年的愿望:
希望可以小手指在第一把位自由活動,希望右手能把弓運直,流暢;左手可以熟練一三把位,可以熟練換把,可以把琴上的膠帶撕掉。
2016年底,31歲初學,每天倆個半小時,十個月啦,毫無厭倦之感。
以前自學過一段時間吉他,覺得古典吉他的音色很美。有段時間特別喜歡Jesse Cook, 可即使如此,也一直沒有沖回家第一時間練琴的沖動。直到有了自己第一把小提琴,無論多累,都想拉一會兒琴。時不時的可以拉一下午,手指疼的不行還是想晚上繼續。我才知道,這尼瑪才是真愛。
一周一節課,每次都很期待。常常很開心的練一些愛爾蘭的舞曲,剛學會Cooley’s Reel和Drowsy Maggie,然后拉給老師聽。即使節奏音準還是一團糟,可是歡樂的不得了。一想到自己的手居然也可以。。折騰出。。這么美的東西,就驚喜的不得了。
然后終于始期待未來,幻想自己能變成什么樣子。第一次生命里有個什么東西意義重大。無論發生了什么不開心的事,一想到自己的小提琴,就都不重要了,甚至能偷笑起來。。。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