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樂器皇后的小提琴以其華麗優美的音色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往往一亮相就占據了C位。但是接觸過這門樂器的小朋友總是會有很多問號:為什么它這么貴?練久了會歪脖嗎?為什么新手練琴就像在擾民?
今天小編有請青年小提琴家、第十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最高獎獲得者陳曦揭開小提琴的面紗。
1、起源
15世紀,意大利人對樂器進行了改革,并啟用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o(意為“小維奧爾琴”)。17世紀之后,歌劇與管弦樂隊的興起以及獨立器樂作品的發展,需要大量地使用小提琴,此時,意大利應勢出現一批偉大的制琴大師,最著名的是阿瑪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里三大家族,如今,這三個名字也是名琴的代名詞。
2、構成
名琴之貴除了在于它們悠久的歷史,還在于器樂本身所承載的工匠精神,小提琴體型雖小但結構精密,這也是它們能發出華麗音色和擔負復雜技巧的根本。
弦軸:四支逐漸變細、堅固的木栓插入弦軸箱的孔中,主要用來使每根弦穿過弦軸上的孔并纏繞在上面,固定弦的位置并可調整弦的緊度來調整弦的音高。
漩渦狀琴頭:小提琴琴頸的頂端,由弦軸箱延伸出去成彎曲型的頭部,帶有巴洛克風格的裝飾。
琴弦:制作弦的材料有羊腸、金、銀、鋁、合金銅、尼龍等,結構可以是單根或是絞合,相較太軟的羊腸弦和太硬的鋼絲弦,尼龍弦是當下普遍使用的琴弦。
指板:由烏木制成,因定在琴頸上,使演奏者左手在接觸弦時可以把弦壓在指板上。指板的橫斷面呈弧形,寬度不斷增加,使跨過琴碼的弦的間隔增寬。
琴碼(橋):由楓木制成,架在面板上,只靠弦的壓力固定在弦和面板之間,用來支撐弦,使弦適當地高于面板和指板。
腮托:一小塊由烏木做成的硬木,用于保護面板末端邊緣的底部。
琴面:又稱面板,和背板、邊(側)板一起組成了小提琴的身體。
琴弓:遠不止是小提琴的附屬品,是樂器皇后發聲的關鍵所在。由弓桿(弓身)、弓尖、弓毛(馬尾)、弓根木(馬尾庫)及其他配飾組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