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句名人箴言中我們就能看出,學習音樂、器樂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一朝成神之人。那些成名的小提琴家,你可能只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其實他們背后付出的努力比常人多很多,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如果選擇學琴,請你放下焦躁的心態,每天練琴前深呼吸幾次,告訴自己今天練琴的目標是什么?就這樣堅持,一天、兩天、三天…總有一天,你所付出的每一步都會為今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學琴的時候也有忌諱,今天就分享給大家三種,希望能幫到各位小伙伴。
有些家長對小提琴的學習規律沒有足夠的認識,或者是把它同學習文化課的方法茍同起來,即只需要上課聽懂,課堂掌握便可。
實際上并非如此,小提琴學習有別于其他文化學習的特殊之處是:理性理解不等于實際掌握,通過實際的練習才能獲得實際技能的提高。并且,小提琴作業不僅僅需要用腦、用手完成,而是眼、腦、耳、手并用的過程,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僅能領會而已,只有通過眼、腦、耳、手的嚴格聯系才能貫徹課堂所學內容。
學習新知識都有消化、理解、掌握的過程。如果不能堅持每天練琴,也就不能使得這個過程非常有效的運轉,那么出現的結果就是回課質量不高,音符僅能免強認識,根本顧及不到音樂表情,而且演奏法上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回課質量不高,孩子會逐漸產生逆反,在學習中達不到家長的期許,逐漸產生放棄念頭也就不足為奇了。
解決方法:每天練琴、固定時間練琴、專人負責練琴。
有些孩子和家長之間互相攀比進度,攀比考到了幾級,不重視基本功練習,甚至在潛意識里認為練習基本功浪費時間,這種認識害處非常之大。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有的孩子考級的級別已經很高了,但因為基本功不扎實,在諸如手型、指法、儀態等方面小毛病太多,在專業的老師和評委面前得不到認可,在正規的考試和比賽中因為基本功反面的瑕疵而被淘汰,非常可惜。
絕大多數孩子參加鋼琴考級,一年考一級已經比較困難,有的孩子和家長一味求快,讓孩子一年考兩級,這種做法無異于拔苗助長,甚至導致孩子在學琴的道路上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后無法繼續前行。
解決方法:一步一個腳印,在一首曲子沒有練好之前不要去學下一首。
雖然家長出“腦子”,孩子出“手指”在短期的學習中會有較大的進步,但卻背離學習的初衷,不利于孩子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以至于有些孩子很大了識譜能力仍然很差,更不用說分析和詮釋作品的能力了。
那應該怎樣把握尺度呢?應該在孩子練琴以前應首先貫徹老師教學的意圖,可以以提問式開始,讓孩子充分回憶課堂并帶著問題在練習中解決問題。
其次,應隨著年齡和程度的增加,逐漸減少輔導,而變成監督,充分發揮孩子自己的主動性。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感覺孩子的回課質量稍差,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就會進步很快了。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