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是工藝品,有藝術性,甚有收藏價值。小提琴不若管樂器或其他樂器屬「規格品」,就算品牌或琴行有自訂的型號,同一型號,取材、長相、油漆、音色等也不會一模一樣。
因此,當有買一把小提琴的計畫時,建議您先擬定「預算」。衡量自身預算,能在預算內挑出有最好音色表現的琴就是最好的選擇;此外,有個預算區間也不至于眼花撩亂如亂槍打鳥,可就產地、音色…來比較,可省去很多挑琴時間。
在同一個價格區間,專業琴行應至少可以提供客戶2-3把以上可供客戶從外表、音色到出產國、選材…,預算更高的琴則有作者或新舊琴等不同的選擇。
※以下的說明,以本公司經驗,提供有販售的小提琴選項提供您參考:
一、入門初階學習琴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算是最入門的琴,尤其初學者,不要因為一把狀況不佳的小提琴讓滿腔的學習興致就此打住,最起碼的標準參考如下:
琴體-風干實木。不要購買為求降低成本用夾板制造的小提琴;風干時間也是成本,新砍木頭濕度高,小提琴發聲效果不好。
油漆-手工刷漆。手工刷漆比噴漆有利于小提琴震動與發聲,因此與家具那種噴漆才能達到均勻一致的油漆要求是不同的。
指板-烏木;弦栓選用:烏木、棗木、玫瑰木、黃楊木…等較硬的材質,劣質琴用硬度不夠的木材染色制作,會產生蠻多使用上的問題。
鑲線琴而非畫線琴。鑲線作法對小提琴是有意義的,用畫線仿造的琴絕對不合格。
制程來說,現代大型制琴工廠大多採人工流水線型態制造,但也由于現在機械工藝發達,一些部位會由CNC自動機械車床制作。小提琴需用的天然材料-木材,因天生密度與紋理不同的條件,標準化規格化的機械制程難以完全取代人工,因此由大量訓練有素的工人們採分工流水線的制作方式所生產的小提琴,仍是目前建議選用的練習琴生產方式。
細節部分:琴橋、音柱、弦栓等裝配的細緻與專業程度。任何產地進口到臺灣后,都需要專業維修師傅調整琴橋、音柱位置與其它裝配上的細部調整,以符合臺灣的溫溼度變化。
符合以上規格,一把4/4(全琴)小提琴從$7000起(一套,含相對品質的弓、盒、松香等),是合理的范圍。
至于中小提琴與大小提琴的價格,一個約略的標準為:同等級中小提琴約是小提琴價錢的1.25倍到1.5倍;大小提琴為2-3倍,當然,小尺寸(1/2以下)但同等級的價格會略低些。
二、入門起~8萬元內的學習琴
1.大陸琴
很多客戶買小提琴詢問的第一個問題常是產地。一般人對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的印象總是跟「廉價」與「低劣品」畫上等號。
在30年前中國制造小提琴,以工業化生產方式的時代確是如此,但現今,這個擁有西洋血統代表西方精緻、頂尖傳統工藝的樂器,被中國制造迅速占領了全世界市場。
從每年法蘭克福的(Musikmesse Frankfurt)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典樂器界盛事,漸漸的由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MUSIC CHINA)取代,中國用30幾年時間一躍成為小提琴制造大國。
中國年產小提琴超過百萬把(2019年的統計已達150萬把,佔世界市場的一半以上),平均八成出口到全世界各國。中國大量投入社會資源造就出的制造品質與因為人工低廉有相當的價格優勢,全世界仍沒有競爭對手。
一般來說,入門級小提琴決定小提琴價格最粗略的運算公式為:材料+制作成本
小提琴材料來自大自然,天然資源只有越珍貴稀少。因此工廠從材料開始即「斤斤計較」的進行分級再制造。不同品質的材料由年資不同或工藝程度不同的師傅負責,進入不同的生產流程。
以佳典『LienViolins』系列來說,從合作的中國工廠制造完成琴體,來臺灣后依據小提琴材料等級與制造工藝再次進行分級,再由臺灣師傅群依據不同等級,完成琴橋、拉弦板、音柱、小提琴弦…等的裝配。最后搭以相對等級的小提琴弓、小提琴盒、松香…,小提琴自1萬元起到8萬元內,成為一套販售,有10個等級的價位區間可供客戶選購。(大小提琴則在1.5萬~20萬內/一套)
以最高等級#580為例,仿古油漆、利于發聲的頂級面板與萬中挑出的細密虎斑楓木紋路,未能讓小提琴達到最理想的聲學品質,佳典師傅群最擅長的「音色」與「平衡」調校,搭配的是法國琴橋與巴西貝楠木銀弓。『LienViolins』系列的每一個等級,都是高性價比(高CP值)的選擇。
2.進口琴的選擇
早期在羅馬尼亞、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捷克…等國家,甚至德國、法國鄉間的許多農人們為了增加收入,利用休耕時期制作小提琴,就像是民國五十年代的臺灣社會,許多市鎮出現著「客廳即工廠」的景觀概念一樣。農人們制造出來的小提琴,會有琴商到處去收購,再轉賣給琴行。這些琴雖是「個人」制造,但非專業制琴師,品質較是良莠不齊。若您偏好「歐洲舊琴」,這些曾是上上輩手里不知已經傳了幾代的傳家寶(因此各種尺寸都有),以前若只是練習琴等級,不會突然增值變成名琴,根據材料、作工、油漆…與保養狀況,8萬元內可以找到。
老琴價值差異很大,意大利制琴師做的琴,今非昔比,現在的身價當然不可同日而與。原本就是不錯的琴,根據產地,如:法國、德國,琴的狀況完整良好,音色也佳的老琴,身價則會在這個價位區間以上。
隨著工業發達,歐洲也開始有了大型的制造工廠,樂器制造產業也崛起了,如大家熟知的德國Hofner,但您知道歐洲最大的小提琴出口國是哪里嗎?若以數量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羅馬尼亞。
根據歐洲統計局Eurostat 2019年12月13日(小提琴節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羅馬尼亞是所有歐盟國家里,對歐盟以外的國家出口小提琴當中,最大的出口國。2018年出口了1萬4千多把,佔歐盟國家出口總數的28%。隨后是丹麥(24%)、德國(13%)、英國(10%)、捷克(6%)、法國(5-6%)、意大利(5%)和比利時(4%)。
羅馬尼亞相對于其他歐盟國工資便宜,如同大陸琴因著低廉工資的優勢佔領市場一樣,但盡管羅馬尼亞的出口佔了歐盟出口總額的28%,但就價值而言僅佔8%。
根據以上數據來看,高性價比(高CP值)的歐洲學習琴選擇是羅馬尼亞琴。羅馬尼亞小提琴之都-雷經鎮(Reghin),有2家大型的小提琴生產商,其中一家Gliga,我們公司自20幾年前就有代理進口,這是百分之百制程歐洲制造的練習琴選項之一。
三、8萬元起的選擇
1.歐洲名家工作室琴
這個價位區間建議的選擇是由制琴師帶領幾個學徒,為工作室型態制琴方式所制造的小提琴。
小提琴為何迷人?
小提琴構造簡單,組合只用卡榫與動物膠黏合,卻發聲復雜、音域廣泛、泛音豐富。
這個西洋樂器目前雖被中國制造席捲市場,但如同許多傳統技藝一樣,由師傅帶領徒弟,不只技術指導,還讓獨門手藝有「傳承」,造就了小提琴有不同「風格」,為另一個小提琴吸引人的原因。
目前我們公司獨家代理2個德國工作室品牌,一個是家族超過90年制琴,在有名的德國制琴小鎮Mittenwald(米滕瓦爾德)赫赫有名的Rainer W.Leonhardt。
Rainer W.Leonhardt傳承家族制琴,是第三代負責人,目前也是Mittenwald小提琴制作博物館的經理。
目前Rainer的子女們(第四代)也在他的訓練下慢慢接手制琴的工作,Leonhardt家族志在不但要延續已在Mittenwald逐漸式微的手工制琴,更要讓Mittenwald制琴工藝技術代代傳承下去。
另一個獨家代理的是Peter Siegfried Heffler。Peter是家族第二代制琴師,除了傳承家族的好手藝外,天生的美感天分,讓他的琴有著不同于德國琴的古典氣質。
承襲德國琴工藝工整表現,仿古油漆的個性化處理,音色表現亮麗有層次,整體表現著實優于一般德國琴,連老師獨到眼光,特別簽約由我們作為臺灣獨家代理。
2.確山昊韻工作室琴
24年前,更是誤打誤著從演奏家、小提琴老師變成琴行老闆。開店賣琴非初衷,想找到心目中最完美音色表現的「寶琴」一直都是他的夢想。
他夢想中的好琴標準是「低音渾厚飽滿」、「高音明亮華麗」,同時「具有穿透力」,而非「哪國制造」、「多少價錢」或是「是否有增值性」…。只要有機會找到好琴,推敲出為何有好聲音的關鍵變成讓他廢寢忘食的興趣。
進到這行,直接挑戰自己制琴-制造出能達到有好音色表現的好琴,是佳典所以為佳典,與臺灣其它家琴行最不同的地方,因為我們有一個制琴團隊!
存放制琴木材最好的環境為平均濕度在50度以內,能採自然風干的地方,因此從存放木材,訓練培養每一道制程的師傅,到每把琴都能達到連老師心目中好琴的標準,都是我們20多年來的心血。
這篳路藍縷的過程,等待的是更多知音的認同。多年來參加國際展會,臺灣的Lien小提琴在世界小提琴市場也漸有知名度,我們仍朝著期待更多知音的肯定前進中。
3.歐洲老琴的選擇
在任何產業中,建立起專業互信的互助關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小提琴產業。我們公司內所收藏的歐洲老琴,都小心謹慎的從在這個領域中不但資深且輩分高的國際(歐洲)同行中取得。
所有我們公司內收藏的琴都有清楚來源與保證書,這是我們從業這么多年來小心翼翼維護的。生意誠可貴,誠信招牌價更高。每一把都要以「真實」身分與價格賣出,是我們經營越久,越需要維護好不容易累積出的重要資產。
四、20萬元起的選擇
1.意大利琴新琴
小提琴制作產生于16世紀中期,距今400年,制作工藝來自意大利。
意大利克里蒙那-Cremona奠定了制作小提琴且成為最重要的樂器地位,克里蒙那的小提琴制作家族以阿瑪蒂家族(Amati)為首,延續到瓜奈里(Guarneri)與史特拉瓦第(Stradivari)。這小提琴界的三大家族創造了Cremona制琴產業在歐洲不可動搖的地位!
制琴家們代代相傳制琴技術,但或許學派后繼無人與當時的政治經濟不穩定等因素,意大利的制琴業卻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逐漸沒落,經歷了一段黑暗期。
1938年,為慶祝史特拉底瓦里去世兩百周年,成立的「克里蒙納國際制琴學校」,使得克里蒙納的制琴傳統再度復甦。
制琴學校的教育延續意大利制琴傳統,除了克里蒙納,目前在意大利米蘭(Milan)與帕爾瑪(Parma)都有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學校。制琴學校的教育也再度奠定意大利琴成為「樹頭」的地位。
由制琴師一個人以純手工的方式制造出一把小提琴,至少需要300個小時的時間(2~3個月)。制琴師會將個人的藝術性與創造性投入到每一把琴的制作,每一把琴著實都是制琴師追求卓越與精益求精的過程。
目前克里蒙那,一個小小的鎮,有160家小提琴工作室(根據2020.6.22,The Local Italy-歐洲最大網路英文新聞平臺),百家爭鳴頗為競爭。工作室的負責人-制琴師(Luthier),會帶領徒弟在完成制琴學校的學習后繼續專精實務的制琴技藝。
已有相當資歷能成為師父級的制琴師,制作的小提琴價位大約落在50~80之間,若是徒弟在師傅的工作室里制作,會由師傅簽證開立證書,并寫明是在他的工作室里制作,價位約在20(菜鳥級的會更低)~30萬之間。
2.其他歐洲老琴、新琴
制琴比賽與國際展會成為全世界小提琴產業的交通與網路,也提供了全世界各地制琴菁英與各琴行展現收藏的舞臺。
自由經濟的市場選擇眾多,除了意大利琴,這個價位區間,我們公司珍藏琴觸角廣及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英國…,老琴與新琴都有。
五、百萬元起的選擇(指小提琴,大小提琴則落在200萬元起)
如果沒有專業與獨到的眼光,小提琴投資成本并不低。因此我們公司每一把琴無不非常非常的謹慎考究真實性,再收藏入庫。
盡管好琴、名琴、意大利琴投資報酬率仍是不錯的,但小提琴畢竟是樂器,需要被演奏,才能顯現出好琴的潛力跟優越性,因此我們所珍藏的小提琴,更以能有優異的演奏性做為標準。
一把典藏琴收藏的價值,不但有現代制琴工藝無法超越的傳統手藝,歷經時代洪流創造出的傳奇典故也被賦予了骨董的價值。演奏時的優越操控性與「余音繞樑三日不絕于耳」的音色,才得以顯出小提琴之為樂器之王的美名。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