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已經誕生了數百年,被各類音樂家們用來演繹不同風格的音樂。相信想學習這個樂器的人都是被舞臺上小提琴手優雅的表演和小提琴演奏出的宛轉悠揚而深入人心的旋律深深吸引,那么想要入門學習小提琴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小提琴的復雜構造吧。

就像開車需要掌握方向盤、剎車和油門以及其他各個功能部件一樣,可以說小提琴的各個部分也都是有獨立的用處的,你需要熟知這四根弦、琴頭和指板的用途。小提琴最主要的部分其實非常好記,小提琴的琴頭(固定琴弦的部分)、琴頸(琴弦沿其延伸的部分)、琴體(共鳴箱),就跟人體的命名一樣。其他的細節部分可能對于大家比較陌生,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卷頭
卷頭是小提琴琴頸上方的一個裝飾性部件,通常由手工雕刻成彎曲的設計,形狀像一個卷軸。
琴頭和弦軸
琴頭是插入弦軸的位置,這是在頂部固定琴弦的地方。琴弦的末端插入弦軸的圓孔中,然后將其纏繞以上緊琴弦,弦軸也是調整弦的音高的部件。
弦枕
琴頭往下靠近指板突起的地方就是琴枕,琴枕四個凹槽對應固定四根弦的位置,并把琴弦相對于指板抬高。
小提琴有四根琴弦,分別為G、D、A、E四個調,根據音調的高低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鋁、鋼和金以及羊腸,現代也用尼龍線來制作。
指板
指板是一塊粘在小提琴琴頸上的木條。小提琴演奏時,演奏者會通過在不同位置按下指板上的琴弦來改變音高。
共鳴箱
共鳴箱位于琴橋下方,支撐小提琴內部的壓力。琴橋和共鳴箱直接相連;,當琴弦振動時,帶動琴橋和琴身以及共鳴箱的震動從而發出更大的聲音。
音孔
音孔位于小提琴面板的中間,也被稱為“F孔”,因為形狀像英文手寫的“f”。琴弦發出的聲音在琴體內部振動回蕩后,聲波通過F孔引出琴體。改變音孔的形狀和長度也會影響小提琴發出的聲音。
琴橋
琴橋在小提琴的下半部分支撐著琴弦,琴橋的位置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小提琴產生的聲音質量。琴弦的張力將琴橋固定在適當的位置。當琴弦振動時,琴橋也跟著振動。小提琴的琴橋有不同的曲率角,較小的角度可以更輕松地同時演奏兩個或三個琴弦。琴橋的曲率越大,就更容易彈奏音符。琴橋上還帶有小的突起,有助于均勻地隔開琴弦。
腮托
在演奏時,小提琴手可以用下巴放在腮托上將小提琴固定住。這樣兩只手都可以釋放出來,一只手可以在指板上上下移動,另一只手可以使用琴弓。
拉弦板
拉弦板將琴弦固定在小提琴底部,靠近演奏者的下巴,并通過末端的微調器(小提琴底部的小按鈕)將其固定在小提琴上。
以上就是小提琴的各個部件了,但是在購買你的第一把小提琴之前,最好先向專業的音樂老師咨詢應該購買什么檔位的小提琴,因為手工制作的小提琴根據不同的材質和工藝售價的差別也是非常的大。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059.html
發表評論
請登錄后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