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被人們稱之為“音樂貴婦”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因為其音色獨特、表現力豐富,因此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喜歡,學習大提琴的人們也越來越多。學習大提琴猶如攀登一座座高山,不僅需要演奏者堅持不懈的努力,而且還需要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演奏者要想學有所成,一定要接受嚴格的訓練。下面,是我學琴多年以及教學多年總結的一些心得及對一些問題的思考。
一、左手技巧
演奏樂曲,首先要求把樂譜中的音符、節奏等通過準確的把位和靈活的指法再現出來,這方面的動作主要是由左手完成的。左手的技巧包括音準、節奏、指法、換把、揉弦等。演奏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擔按弦的四個指頭上,而忽視了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大拇指的作用。大拇指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大拇指不僅和其它四個指頭一樣獨立承擔按音,同時對其它四個指頭,甚至整個左手的手型、位置和指頭的靈活性都有直接的作用。但是由于大拇指形狀不同于其它四個指頭,所以在演奏中,可以分為不按弦時的大拇指和按弦時的大拇指。
1、不按弦時的大拇指
在低把位演奏時,拇指通常不參與按弦,這時它很自然地放在琴頸后面,與中指構成環狀,而其它的指頭均勻地叉開,輕輕地放在琴弦上,這也就是最自然、最放松的左手按弦手型。但是一些學生有的捏著琴頸演奏,有的甚至把整個琴的重量放在了拇指上,使得拇指僵硬,疲勞,從而使得左手手臂僵直。大拇指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是靈活的,能根據所用指頭和所用弦的不同,加以移動和調節。如在揉弦時,上面的指頭(小指除外)哪個指頭揉弦,拇指就到它的下面,形成一對作用相反的力,以反壓力來幫助上面的指頭揉弦,這樣就會使奏出的音清晰、厚實。特別是在C弦、G弦上演奏時,更需要大拇指的反壓力。而小指揉弦時,大拇指的長度是夠不到小指的下面的,所以,這時的大拇指是松弛的,甚至有時是可以離開琴頸的。
2、按弦時的大拇指
拇指從琴頸后面移到指板上參與按弦,是拇指的又一大作用。這時它與其它四個指頭一樣是獨立的。拇指把位的手型至關重要。正確的拇指把位的手型是:大拇指側面緊緊地按在相鄰的兩根弦上,食指與大拇指構成二度關系,虎口成半圓環狀,其余各指的基本手型不變。拇指按音時,除了指頭一定要平平地按在兩條弦上,確保五度、八度以及單音銜接時的音準外,拇指關節不能彎曲,更不能僵硬地摳著按弦,要直直地按在弦上,這樣拇指的獨立性、靈活性才能得以發揮。拇指在練習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側面疼的現象,克服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樹立信心,多練、苦練,直至拇指側面適應按弦為止。
大拇指按弦時,在拇指把位它就象琴枕一樣,不要輕易抬起,時刻處于保留狀態,并和食指保持二度關系。這樣,不僅保持了手型,而且也大大確保了演奏快速樂曲時的準確性,避免了指頭雜亂無章。
二、右手技巧
大提琴的演奏應當是情感、理性和技巧的統一。音質是大提琴演奏的中心問題。大提琴作為弓弦樂器,如何發揮其本身特有的優美、渾厚的近似于人聲的發音,主要是通過右手運弓完成的。右手的技巧包括很多很多,如持弓、運弓、換弓、各種弓法的技巧等等。在這里我主要論述的是最最基本的技巧之一——運弓。
大提琴是通過弓毛摩擦琴弦來發聲的。怎樣才算正確合理的運弓呢?
1、弓與琴弦始終呈直角,這是整個運弓技巧的基礎。只有當弓與弦垂直運行時,琴弦才能產生規則、充分的振動,從而發出優美的聲音來。如果運弓角度傾斜,弓在弦上不僅容易滑動,而且還會影響琴弦的規則振動發出噪音。
2、相對固定的觸弦點。琴弦的粗細、把位的高低都要求觸弦點有所改變??墒遣簧傺葑嗾?,運弓觸弦點靠近指板,甚至在指板上運行,幾乎成為通病,因為這里運弓最省力,幾乎一碰就響,但那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勤督促,避免養成不良習慣。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