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準和運弓是大提琴學習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二者相互協調與配合,能夠全面展現出較為理想的演奏效果,充分彰顯大提琴演奏樂曲的美感,增強大提琴演奏的藝術感染力。本文就將主要分析大提琴音準教學和右手運弓的內容和技巧,以供借鑒。
要想培養學生的大提琴演奏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熟練掌握音準和運弓的技巧,讓學生在正確的運弓和音準控制方法中,演奏出優美的大提琴曲。另外,還要充分結合學生對大提琴作品的認知,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使演奏者與聽眾產生情感的共鳴。
一、大提琴演奏的音準問題分析
學生在學習大提琴之初,難以準確把握演奏的音準,對此,教師需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可幫助學生掃除思想障礙,告知學生初期出現音準問題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開展大量的練習,從練習中總結經驗,進而更好地把握大提琴演奏中的音準。
很多因素都會引發大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其中影響較為明顯的因素有聲音、演奏者對音準的判斷等。音樂學習者必須聽覺敏銳,而且具備識別不同聲音的能力。弦樂器學習者也不例外。只有掌握音準,才能更加順利地學習大提琴演奏。
另外,左手技巧問題也是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技巧是影響音準的關鍵要素,若要準確判斷大提琴音準,就必須以耳音為基礎,完善左手的技巧。學習大提琴時,左手的技巧應當注意手型、顫指、換把和泛音等內容,左手技巧難以掌握,演奏曲目不同,其所使用的技巧也不同。為此,若要演奏出優美的大提琴曲,就必須熟練地掌握左手技巧。
除此之外,個人習慣也會影響大提琴的音準。如在大提琴演奏中,正常運指手型與橫向運指手型容易混淆,這主要是由于演奏者的左臂和左肘位置偏下,而左臂與身體接觸緊密,仿佛腋下夾著東西,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的身體會處于緊張狀態,按弦手指的把位手型也會發生變化。[1]再者,按弦時手指會呈現出回拉手型,若手型的力度過大,則會直接影響手指的靈活度,使得演奏者的手指極度僵硬,手指無法順利伸展。在演奏大提琴時,若演奏者在按弦時手腕向下,則手型極易出現錯誤,進而影響手指的位置,對手指間、小臂和大臂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大提琴音準教學分析
大提琴音準教學是大提琴演奏教學中的基礎課程,以下筆者將結合實際,就大提琴音準教學的主要內容予以簡要分析和闡述。
(一)加強練習,提高按弦時手指的獨立性
大提琴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參與專業練習。張開左手手指,用指尖來接觸墻壁,同時集中所有力量于指尖。此時,手指與掌心會形成拱狀。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在練習的過程中無法嚴格控制練習者的手型和位置,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手指損傷,影響手指手型的穩定性。這里以合適的力度和位置來保持運指時的手型和位置,會使指間的距離完全相同。所以,左手手指按弦的過程中,必須合理掌握把位。
使用左手把位時,手臂和指尖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不可出現傾斜和手型變化,且手臂要自然下垂,同時將大提琴放在與左臂高度相同的位置,將拇指與中指放在琴頸的把位上。另外,左手手臂、手腕、手肘和拇指需在同一條直線上。之后可在琴弦的把位上將手指放在指定位置,其要以手指尖來輕觸把位。在觸摸把位時,務必嚴格控制手指之間的距離,確保琴弦位音的音準。
(二)重視泛音和音準
泛音主要的作用是對照和判斷音準,但是若在剛剛找到泛音時就開始演奏明顯不夠合理。大提琴的把位上主要有兩種泛音,一種是人工泛音,一種是自然泛音。弦上的A和E就是典型代表。手指輕柔地在弦上運弓即可發出泛音。但是這種泛音對音準的影響較為明顯,甚至還會對音樂的完整性和連續性產生較大的影響。琴弦和琴指板的高度對音準的影響不容忽視。從上可以看出,在演奏大提琴的過程中,泛音也是一種相對較為特殊的音色,如沒有特殊的標注,則可在調節音準時使用實音。
(三)串把和音準
大提琴演奏過程中,高低音之間的轉換會使把位出現不同程度的位移現象。為了保證演奏繼續進行,就需要采用串把的演奏方式。串把演奏中需要注意的內容有:手指需自然向下保持換把的穩定性;合理控制不同音節變換時手指的滑行速度及時間,以免出現其他聲音,降低演奏的音準,影響演奏整體效果;注意運弓的速度,在保證音色純正度的同時,與大提琴音色相結合,提高演奏音準度。
三、大提琴的右手運弓教學分析
大提琴右手運弓教學中,教師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且教學中也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注重細節的把控,以提高學習者的大提琴演奏水平。
(一)掌握右手運弓方法分析
大提琴右手運弓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分為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握弓,另一方面是運弓。握弓是大提琴演奏中最為基礎和核心的演奏技巧,而握弓的準確與否則直接影響了大提琴的演奏效果的好壞。且運弓時大提琴演奏技巧掌握程度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十分常見且重要的演奏技術。對此,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積極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姿勢演奏大提琴,形成更加合理和準確的握弓方法,不斷鞏固大提琴演奏者的演奏實力。
在大提琴演奏教學中,教師要站在理論的角度分析和講解不同的握弓方法,并且也可采用示范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握弓方法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進而明確不同握弓方法的區別。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規避自身的不足,根據不同的握弓方法,流暢地演奏出優美的大提琴樂曲。這里教師可為學生展示規范的握弓姿勢,并鼓勵學生嚴格參照握弓的標準演奏大提琴,基于學生在演奏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為學生講解演奏大提琴時握弓的注意事項,從而使學生順利地掌握正確的大提琴演奏方法。
比如,在演奏大提琴的過程中,拇指用力要適度。為了更加準確地掌握握弓的方法和程度,學生在握弓時主要利用拇指上頂的方式來控制,而這嚴重影響了拇指原有的彈性,會對大提琴演奏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對此,教師需在教中采用手把手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放松拇指,根據實際調整拇指壓力,在多次的練習和糾正中,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大提琴握弓的技巧。
(二)右手運弓的技巧
右手運弓是決定大提琴音色的主要因素,右手是大提琴發音的前提。在大提琴運弓的過程中,其主要有四種常用的技巧,分別為分弓、連弓、頓弓和跳弓。將上述四種技巧科學合理地應用于大提琴演奏,是演奏出優美動聽樂曲的關鍵。為此,教師需要充分融合右手運弓技巧的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和理念,帶領學生根據樂曲的類型,將上述四種技巧應用于演奏當中。在長期的練習中,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并應用運弓技巧。
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運弓技巧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仔細地為學生講解分弓的內容,讓學生全方位了解分弓內容的同時,也可更加清晰地掌握分弓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以此增強學生對右手運弓技巧的認知,使其主動學習右手運弓技巧。隨后,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示范動作要點,為學生講解分弓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并在訓練和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
再如,在應用分弓技巧時,短暫的停頓較為常見,教師需為學生講解演奏中出現短暫停頓的主要原因,且教學中加強右手靈活度和穩定性的訓練,確保演奏時,音符之間的連續性和平穩性,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大提琴運弓技巧。與此同時,教師在大提琴教學中,還應結合分弓的主要內容,開展針對性拓展教學和練習,以更加生動靈活的方式轉換到跳弓技巧的示范和講解當中,密切右手運弓技巧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以更加科學的方式在大提琴演奏中,應用以上運弓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大提琴演奏水平,增強學生學習大提琴的主動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在學習大提琴演奏的過程中,教師務必高度重視學生對音準控制和右手運弓技巧的掌握,對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各個擊破,并與錯誤的演奏案例高度融合,第一時間調整和改正學生在大提琴演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期加強學生大提琴演奏的規范性,使其掌握正確的大提琴演奏方法和技巧。此外,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做中長期堅持練習,并根據自身學習的情況確定練習量,讓學習者更好地了解并應用多種音準控制方法和右手運弓的方法,以此不斷提升學習者的大提琴演奏水平,加深其演奏感染力。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