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奈《沉思》是一首非常好聽的小提琴曲, 原曲為馬斯奈的歌劇《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所奏的間奏曲,也被叫作”泰伊思冥想曲”。此曲十分適合單獨演奏,成為小提琴獨奏曲中經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馬斯奈的代表作品。
小提琴曲《沉思》的結構簡單,乘著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題,這一主題在原歌劇中出現多次;在中間部,旋律的展開與變型極富有熱情,經過更快而激動的變化之后,再度出現最初的旋律。結尾是以G弦逐漸減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響慢慢消失而結束。
小提琴曲《沉思》是歌劇《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的間奏曲,作者意圖用這一段講述原本善良美麗的戴伊思,在這位神職人員的勸說下翻然悔悟。
樂曲第一段寧靜祥和,猶如少女虔誠地向上帝敞開心扉,企求上帝的饒恕。主人公身為風塵女子,心已經在向往著上帝,這種心性的高潔和身世的卑微、靈魂的出世和肉體在塵世中的淪陷的矛盾,在音樂的進行中反映得淋漓盡致。
樂曲第二段幾次轉調和使用變化音,使音樂的情緒很不穩定。表現了戴伊思思潮涌動內心矛盾掙扎,你看她生活在一個不可捉摸的、喧鬧兇險的、令人傷感得不堪回首的世俗環境,在這環境中,美好而虔誠的向往在向上掙扎,想要超凡脫俗,幾乎成功了卻又被變幻不定的世俗環境擠壓變形,拉扯回無情的現實。
第三段樂曲又恢復平靜,虔誠的祈禱得到了實現,流俗與脫俗的矛盾,最終以脫俗為結局。小提琴在結尾處推向了高音區仿佛被凈化的靈魂飛向天界,最后樂曲在低音區結束,是我主上帝帶著戴伊思的靈魂及她對美好天國的遐想飛離塵世,那種夢幻的意境得到了精神的滿足。
在歌劇中,女主人公是脫俗了,可引導女主人公走上脫俗道路的神職人員卻為女主人公的姿色吸引而流俗、而墮落了。這個情節很具有諷刺性。
不管怎樣,小提琴曲《沉思》確實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脫俗”的心靈歷程,它是美好的,也是曲折的,中間若干環節甚至可以說有驚濤駭浪,但最終歸于美好。這種美好具有大氣、空靈和淡定的特點,瀟瀟灑灑、飄飄渺渺、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充分表現了宗教境界的精神魅力。仔細聆聽這首小提琴曲子,我們不難其中的音樂極具個性,甜美傷感,帶有較濃的娛樂性特點。
原創文章,作者:blue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yanjiang.com.cn/2513.html